“打嗝”,西医来讲又叫“呃逆”,是反复的,不自主的膈肌、肋间肌等痉挛,伴声门突然关闭,引起气流受阻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声音,可发生在呼吸周期的任何瞬间,但以吸气峰值后产生更为典型。
一 病因
顽固性呃逆的病因很多,可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。
器质性呃逆又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,中枢性呃逆多见于脑部病变,如脑血管意外、脑炎、脑肿瘤等;周围性呃逆主要由迷走神经与膈神经受刺激所致,胃肠道、腹膜、胸膜、膈等病变是引起呃逆的主要原因,其中以胃食管反流病、膈疝等胃肠道病因最为常见。
二 分类
按照呃逆发作的持续时间,一般将其分为4种:
1.暂时性 单发性或阵发性,数分钟至48小时以内,为暂时性。
2.持久性 为48小时以上。
3.慢性:7天以上。
4.难治性或顽固性:1个月以上。
三 治疗
呃逆可因进食过快、饱餐、受到寒冷刺激、情绪激动等引起,通常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停止,一般无须担心。对于一过性的呃逆,可以先采用物理治疗:
1 喝水法
喝几口温开水,慢慢咽下,并做弯腰90度的动作10~15次。因胃部离膈肌较近,可从内部温暖膈肌,在弯腰时,内脏还会对膈肌起到按摩作用,缓解膈肌痉挛,达到止嗝目的。
2 Valsalva动作
先用力吸气,吸气完成后屏住呼吸,即屏住声门不让气体呼出,之后进行用力呼气的动作,多用于由精神刺激和进食过快引发者。
3 纸袋呼吸
双手抓住纸袋,用袋口覆住口鼻,同时对着纸袋自然呼吸。
4 按压双侧眼球
患者闭目,术者将双手拇指置于患者双侧眼球上,按顺时针方向适度按压眼球上部,直到呃逆停止,此法多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。
注意:青光眼、高度近视患者忌用,心脏病患者慎用。
5 按压眶上神经
患者平卧位或坐位,术者用双手拇指按压患者双侧眶上,相当于眶上神经处,以能忍受为度,双手拇指交替旋转2-4分钟,并嘱患者有节奏的屏气。
6 颈动脉窦压迫疗法
嘱患者用手指指腹轻轻揉压单侧颈动脉窦,位于气管两侧搏动处,严禁双侧同时压迫,以防脑缺血而发生意外。
7 穴位按摩法
(1)掐按中指
分别用自己的左右手指,用力掐住中指顶部,大约过1~2分钟以后,打嗝即可被制止。
(2)掐按内关穴、攒竹穴、天突穴等
但上述方法一般主要用来处理急性呃逆,而对于持续性或顽固性呃逆疗效有限。而顽固性呃逆 则多发生于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,它的出现可能是疾病的征兆。
一线药物治疗:
肌松药,如巴氯芬:为神经性传导抑制剂γ氨基丁酸的衍生物,主要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的GABA受体,其抗呃逆的作用机制未明。
用法:每次10mg,每日2次,口服;最大剂量为15mg,每日3次。
注意事项:
有消化性溃疡,神志改变,肝肾功能衰竭慎用。长期使用可导致自杀倾向。
二线药物:
止呕药:如胃复安:为多巴胺2受体拮抗剂,同时还具有5-羟色胺4受体激动剂效应,具有强大的中枢性镇吐作用。
用法:每次10mg,每天3次,口服。
注意事项:
肝功能衰竭、肾衰慎用;禁用于癫痫、乳腺癌、胃肠道出血、肠梗阻、嗜铬细胞瘤。
三线药物治疗:
抗精神病药:氯丙嗪:唯一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呃逆的药物,初始剂量可为25mg po tid(7~10天),可增至50mg qid;25~50mg im。
注意事项:
心血管疾病、体位性低血压(使用后若引起体位性低血压,抢救禁用肾上腺素)、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;禁用于基底神经节病变、老年痴呆、帕金森、骨髓抑制、青光眼、昏迷、吩噻嗪类过敏者。
除以上药物治疗,相关文献报道以下几种临床常见药物也可缓解顽固性呃逆。
1 钙离子拮抗剂
①硝苯地平10~20mg舌下含服或吞服,每日3次,一天总量不宜超过60mg。
②盐酸氟桂嗪10mg,每天2~3次,口服,待呃逆停止后改为每天1次口服巩固治疗。
2 麻醉剂
利多卡因50~100mg持续静滴,每天2~3次,可用1~7天,但应注意心律监护。
3 抗胆碱药
①苯海索是中枢性抗胆碱药,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震颤麻痹。用于治疗本病每次4mg,每日3次口服,用药2~3天。
②东莨菪碱0.3mg肌注或阿托品等药物肌注。
4 抗癫痫药
①丙戊酸钠用量:每次0.2g,每天3~4次,逐步加量,直至控制发作。
②苯妥英钠每次0.1g,每天3次,以中枢性呃逆效果较佳。
5 镇咳药
可待因30mg 每天3次至呃逆消失。
6 其他药物
其他如柿蒂汤、地巴唑、麻黄素、消炎痛、盐酸曲吗多、金刚烷胺、硫酸镁、维生素B1、B6(穴位注射)等均有文献报道用来治疗顽固性呃逆,并取得了较好疗效。
因此,临床上遇到顽固性呃逆经一般非药物治疗无效时,我们应该先行病因检查以及病因治疗,对于病因诊断不明确患者,可予诊断性抗酸治疗(如PPI),如无效,应根据患者病情特点,适当选择以上药物来控制顽固性呃逆。
(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)
康慧
神经内科一病区主治医师
硕士研究生
研究方向:脑血管病、睡眠障碍、认知障碍、脊髓病变、神经系统疑难罕见病